国家计委关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考试费标准的复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9:30:32   浏览:93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委关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考试费标准的复函

国家计委


国家计委关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考试费标准的复函
1998年1月26日,国家计划委员会


国家教委:
你委《关于调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考试费标准的函》(教财〔1997〕53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你委考试中心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的收费标准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计算机等级考试(1-4级)收费标准由每人38元调整为每人10元。
二、自学考试统考试卷清样费标准由每科700元提高到每科1000元。
三、其它项目收费标准如下:
(一)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费0.8元/人次,少数民族地区0.6元/人次;
(二)成人高考招生考试费1元/人次;
(三)研究生入学统考(二学位)、专科起点本科入学考试和成人高等职教(3+2)考试试卷费3元/每份试卷;
(四)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50元/每份试卷;
(五)CIT资格审查费1500元/每点每年;
(六)CIT模块报名考核费140元/每生;
(七)电大视听生考试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8元/每人每科;
(八)全国英语等级证书一级B考试笔试15元/每人每科,口试5元/每人每科;
(九)高等学历文凭和英语等级证书3元/每本。
你委考试中心要加强收费管理工作,自觉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检查。
此收费标准从1998年2月1日起执行,暂定2年。以前规定与本文不一致的,以本文为准。
此复。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广告管理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建设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广告管理的通知


工商广字[2002]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设厅(建委及有关部门):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购房比例不断提高,房地产广告作为房地产信息发布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商品房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房地产广告宣传中也存在着虚假、夸大等问题,侵害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广告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房地产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把加强房地产广告的管理列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和集中整治广告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年内要集中力量,对房地产广告特别是房地产网络广告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清理,重点检查以下广告:

  1、尚不具备销售条件发布的房地产广告。主要包括:未按法定程序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手续,擅自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进行广告宣传的;未按法定程序办理房地产项目建设有关手续,或手续不全,进行广告宣传的;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权属有争议以及政府限制销售等不具备销售条件,进行广告宣传的;未按法定程序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而进行广告宣传的。

  2、还有虚假、夸大宣传内容的房地产广告。主要包括:向购房者承诺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根本无法兑现的各种价格优惠、服务标准、环境及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的;未能按规定的要求明示价格、面积等内容的。

  3、其它违反《广告法》、《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的房地产广告。

  二、加强对预售商品房广告的管理。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商品房预售行为的管理,对于已经取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应当及时通过网上或其他途径,向社会公布,并设立网上或电话查询业务。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以“内部认购”、“内部认订”、“内部登记”等名目发布广告。

  三、禁止在房地产广告中出现各类乱评比、乱排序等对房地产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的内容。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发布的各种形式的房地产广告,其中明示及承诺的内容和事项,应当与购房者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予以明确。

  五、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房地产管理部门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对违法发布房地产广告和不兑现广告承诺内容的房地产企业,房地产管理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并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在年检中予以降级或者注销资质等级;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广告的监测,对违法房地产广告依法予以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国务院批转铁道部、国家计委、公安部、国内贸易部关于解决部分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问题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批转铁道部、国家计委、公安部、国内贸易部关于解决部分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问题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国务院同意铁道部、国家计委、公安部、国内贸易部《关于解决部分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问题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解决部分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问题的意见
国务院: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担负着全国大约50%的旅客和70%的货物运输任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有铁路(营业里程)5.38万公里,除西藏自治区外,覆盖全国各地。其中97%的铁路在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特别是有较大一部分在高温严寒、沙漠戈壁、边远落后的艰苦地区。运输系统257万职工有112万分布在远离城市的铁路沿线,其中65万在边远落后地
区。工程施工系统的48万职工常年流动于各地施工作业,有的在深山僻野,有的在严寒、酷暑、风沙、潮湿的野外或隧道中作业。这些职工除要克服吃水难、吃菜难、买粮难、就医难等物质生活困难外,还要忍受单调、枯燥的精神生活困难。家居农村的职工的困难更为突出:一是这些职
工与家庭成员长期两地生活,难以相互照顾,有的家庭积累了矛盾,关系紧张;二是职工家中缺乏劳力,田地无人耕种,房屋无人维修,造成口粮缺少、房屋破旧,基本生活条件难以保证;三是这些职工家庭多数在边远落后地区,主要靠职工工资维持生活,经济负担过重,家庭生活贫穷,

子女入学困难;四是由于上述这些原因,职工农忙季节请假回家的多,家属、子女来单位探亲的多,不安心本职工作的多。许多职工因此在生活上、精神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给铁路运输、施工生产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因此,妥善解决部分家居农村的铁路职工家属“
农转非”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稳定铁路职工队伍,确保铁路运输、施工生产安全,使铁路尽快改变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解决部分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问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经研究,同意部分家居农村的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的原则
解决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问题,既要考虑国家的经济状况,又要考虑铁路企业自身的能力,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有计划地逐步解决,要就地解决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严格控制在大中城市落户。解决“农转非”的重点是铁路运输、工程施工系统的主要工种和苦、脏、累、险
工种的铁路职工家属。
二、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的范围和条件
解决“农转非”的铁路职工工种范围为机车乘务员、调车组人员、检车员、运转车长、车站值班员、搬道(信号)员、线路(养路、巡道)工、桥梁隧道工、通信工、信号工、机车钳工、车辆钳工、接触网工、钻探工、潜水工、测量工等16个工种。凡家居农村、符合享受探亲假待遇
,年满40周岁,从事上述工种工作累计达20年及以上的铁路职工的配偶和未满15周岁(含不超过18周岁的在校中学生)系农业户口的子女可以“农转非”,符合上述条件的独生子女铁路职工的年老体弱、生活难以自理系农业户口的父母也可以“农转非”。
三、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的方法和步骤
截止1993年底,符合上述“农转非”条件的铁路职工约10万人,按平均每户解决三人“农转非”测算,共需“农转非”指标约30万个,从1995年开始在5年内分批解决。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每年所需指标列入国家计划,根据铁道部汇总核实的数字,由国家每年将指标
分别下达给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地负责统筹安排,办理审批落户手续。
办理家居农村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先由职工所在单位(局、总公司)按上述“农转非”的范围和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报铁道部,经铁道部审核确认后,由当地(地市级)公安、粮食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和入户登记、粮食供应关系。
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后,其职工除提升、退休等特殊情况外,本人至少在10年内不得申请调离现岗位。
解决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问题,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它既关系到广大铁路职工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计划、公安、粮食等部门在办理铁路职工家属“农转非”时,要密切配合,热情服务,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有关部门执行。



1994年8月13日